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5/05/29

到新加坡度週末:第一天週五行程 (南洋理工、河間生態園、Jalan Kayu)


深夜二點,Nana 抵達我們住處的客廳沙發。


隔天是個週五,我們在離家只一站的、這三年來我最熟悉的購物中心 Jurong Point 吃了亞坤的早餐。是有點不日常(因為很貴、類似的東西在學校食堂或外面的食閣都能以更親民的價格吃到),但上次來訪時錯過的經典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2012年租處 Lakehomlz 眺望的 Jurong Point 夜景


[南洋理工大學]

接著,亂逛了一下街躲一躲雨之後,她跟我一起搭公車到學校。我們吃了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餐廳中最好的一間店:宿舍九餐廳的麻辣香鍋(因為離學校其它地方都有點遠,通常是辛苦工作了一週才會去吃)。由於距離導致的移動成本,每次到這家西安菜肯定會夾個六元七元新幣,遠高於在其它學生餐廳的消費。但我和 Pitodogo還是深感值得,畢竟在新加坡要這麼夾生鮮蔬菜夾到爽真的太不容易了!不是有錢就能吃到的。

這間以自行夾菜的麻辣香鍋聞名的店,位於南洋理工大學宿舍九的學生餐廳,其實是家西安菜。

午餐後,二人搭乘免費的校內接駁車去人文社會科學院附近的學生餐廳 B 吃了非常全球化的優格冰淇淋(西班牙品牌 llao llao,2009年才開店,至今全球已有超國三十間分店),參觀我的座位所在的、多達百人共用的「研究生辦公室」。

沒有要教課、聽課、開會、收data,學校就是個吃飽就想回家的地方。所以我們就回家了。


[免費參觀河間生態園]

癱在沙發上看雨閒聊,等 Pitodogo 開完會,三人搭計程車直接殺到河川生態園(River Safari)。我知道 Nana 想看水豚本尊的,上次一起去動物園(Singapore Zoo)的時候她就有對牆邊的看板表示嚮往。正好 Pitodogo 發現河川生態園也在員工福利的清單上,可以免費帶四個朋友入園。所以即使他開完會已經四點多(六點閉園),我們還是打車前往。

就免費這點來說,確實是我們平常會做的事:花計程車錢舒服地移動到一個地方進行低價消費或免費活動。

河川生態園真的很奸詐,水豚所在的「亞馬遜流域」要另外付費坐船才能參觀,這就算了,最後一班船剛好是五點出發(由於路上遇到車禍塞車,我們五點才到),想被削都沒機會。幸好跟明星動物貓熊(木柵有團團圓圓,新加坡有凱凱嘉嘉)一掛的同伴中,還有超級可愛的小熊貓!光看到他們毛絨可愛、殺氣生猛的樣子就值回車資了~

我們當日所見小熊貓(Red Panda)

離題一下,動物園(32 SGD)、河川生態園(28 SGD)、夜間動物園(42 SGD)這三個「景點」真的是搶錢!一個就夠貴了還分成三個,每個園都必有自己的明星動物(到底為何貓熊屬於河川生態啊),三個還可以出售看起來比較划算的套票⋯⋯完、全、就是設計來搶錢的!想想也不禁佩服新加坡政府的商業頭腦~(反觀歡迎市民闔家光臨的木柵動物園、貓空纜車等⋯⋯我們真的沒有把政府當企業經營!)難怪觀光可以佔小島GDP的10%。有機會再詳細交代我到這三個園區「參訪」的心得吧。


[在 Jalan Kayu 吃回式印度菜]

從河川生態園離開之後,我們再次打車,目的地是超級在地的Jalan Kayu(中文譯為「惹蘭加由」,讓人又好氣又好笑)。這是 Pitodogo 二年前在新家坡東北角的實里達(Seletar)工業區實習的時候,會和公司同仁離開廠區打牙祭的地方。

2015 母親節前一日正午的 Jalan Kayu

Jalan 是馬來文的「街道」,Kayu 有「木頭」的意思但直接理解為街名應該沒有問題,怎麼說也該翻成「加油街」比較合理(講著我自己都想笑了,還是用原文直呼其名算了)。

總之,這裡是信奉回教的印度人聚居之處,所以有很道地的「亞種」印度菜。

你如果問新加坡人 Jalan Kayu 有什麼,他們都會告訴你有印度菜;但你問他們好不好吃,他們恐怕自己都沒來過。有時候我也很不懂,明明這個島小成這樣,他們卻非到必要不會去比較(在我眼中稍微)偏僻的區域。住在機場附近的新加坡人,如果不是唸南洋理工,極有可能一輩子沒來過西邊,連這裡有什麼捷運站都不清楚~Jalan Kayu 的偏僻程度也差不多如此。或許這跟他們境內能稱上「景點」的地方都集中在市區和南端有關吧。舉例來說,對台北人而言,九份和礁溪都不算遠,但桃園就算有超好吃的客家料理,也無法令人興起特地去一趟的欲望吧。

不是我自誇,「亞種」這個詞用得還頗為精確。由於印度教才是印度的主流宗教,像 Jalan Kayu 這種「回式印度菜」,只有星馬才找得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料理,就是這個印度沙威馬(這別號我亂取的):Roti John [英文維基百科連結]。

經典回式印度菜 Roti John

將香濃的奶油烤進酥脆的長條麵包中,裡頭夾著雞絞肉或羊肉(印度人不吃牛、回教徒不吃豬)和著洋蔥煎成的蛋餅、再以番茄辣醬調味,Pitodogo堅持這可比什麼每家做出來都差不多的印度拋餅(Roti Prata,Roti 是馬來文的麵包,Prata我就不明所以了,似乎是印度文Parotta 的變形)有特色多了。

除了Roti John,我們常去的那間 Thasevi Food(招牌上店家自己翻成「打沙米惹蘭加由馳名印度煎餅店」)也有印度式囉喏(Indian Rojak [維基百科連結]),說穿了就是印度版的星馬式沙拉。Rojak 是馬來文「混合、混雜」的意思,就是把食物切塊後丟在一起,淋上醬汁而成的料理。正統的囉喏會淋上以蝦醬為主的深棕色醬汁,令人望而卻步;印度式囉喏則會淋上帶有花生醬的橘紅色醬汁(辣度因地區和店家而異),在檳城也十分風行、檳城人稱之為 Pasembor(查不到什麼意思了)。

Thasevi Food 的印度式囉喏是自行選料,反正沙拉裡要放什麼本來就看個人喜好

我們也點了冰的拉茶、印度炒飯(有時會點炒麵,不管炒飯還炒麵都炒得紅紅的),飽餐一頓後,為了「路過」裕廊東(Jurong East)的購物中心買個日本品牌 Royce 的生巧克力,我們改搭公車轉捷運,千里迢迢地回到住處。

非常瑣碎而隨機的人助旅行之到新加坡度週末,就這麼結束了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