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6

二十世紀少年

居然失眠了,可能是肚子餓的關係。就把漫畫內容也拿來反芻一下。

這部除了故事性很強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東西,即使知道解謎後的答案還是很值得一看,但畢竟我也從劇情中得到很多樂趣,會盡量不雷以不剝奪大家的興致哈哈。只是有時候,難以分辨過程中的緊張感是來自劇情主線的懸而未決,還是心中的某個陰暗的角落被觸動。

2012/10/01

吃喝新加坡

新加坡的飲食文化比起人際交往,更多元融合。雖然Pitodogo宣稱依據他敏銳的觀察印度人只吃印度菜,我卻覺得各種東()亞食物在此有如百花齊放。除了港式川菜等中式料理、東北亞的日韓系列、東南亞的馬來印尼(泰菜偏少)、回教菜色、南亞的印度料理、美式食物等可說應有盡有。(歐式料理太貴了我們還吃不起……

經濟獨立

今天心血來潮,在Salary板上看了網友對社會新鮮人該月存多少錢的討論串,幾天前也剛好讀到商周一篇第一筆薪水該怎麼花的中肯建言 [連結]。想起我還在兼差與正職工作間掙扎的,不久前的時光。
雖然每個人在物質上的需求各異、對「寬裕」與「貧窮」的定義都不相同,但無可否認地,這確實是個要遵循傳統「三十而立」都不容易的荒謬時代,長期以來我都不斷在想──錢,到底要多少才叫夠用呢?也曾經幼稚地覺得我們應該屏棄對物質的追求(某部分到現在還是沒變啦)......

如果說,經濟獨立本身有橫跨不同時代背景的價值,那是為什麼呢?

就看我們要的是什麼樣的答案了。

2012/09/23

新加坡二三事之二

7.
新加坡的郵遞區號一共六碼,之前寄東西的時候心裡還暗自嘀咕著這麼小的地方哪需要這麼多碼……來了以後才發現真的超酷!

基本上一組郵遞區號代表一棟建物,到銀行開戶時只要報郵遞區號電腦系統就會自動帶出確切地址,跟座標的意思差不多。所以只要六個數字,計程車司機就能帶你到任何地方喔!

2012/09/22

新加坡二三事之一

新加坡,二十一世紀亞洲版的美國夢 (跟最近因為打工度假議題而火紅的澳洲相較是遜色許多XD,就算是我個人的想像吧)。

來到這才知道我(們)對亞洲的了解如此淺薄,文化衝擊何必捨近求遠。Singapura是馬來語拼因,雖然我的母語是華人共通的中文、黃種人的外表也常招致當地人般的對待,但無疑地,馬來裔的新加坡人比我更接近新加坡文化的核心!

且讓我以異鄉人的無知好奇,片面簡短地筆記下這座神秘地熱帶小島吧。(資料多來自生活經驗與小道消息、雖有憑據仍屬繁雜未經考證,歡迎各界留言討論。:)

2012/08/30

風之旅──蘭嶼


今日讀到「上下游News & Market」關於蘭嶼和颱風的一篇文章 [連結],想起春天時在那座最有颱風經驗的小島無法前行的體驗。在此分享當時張貼於ptt2個人看板的遊記,並補上照片數張,紀念我和小島強風的交會。

2012/08/20

文青標籤之辨


原文二篇寫於三月,在朋友個板裡回覆她的疑惑:

「對我來說,文青的定義就是:文學青年,喜歡看書也能夠從書上得到些甚麼的人。……不知道為什麼文青這個詞現在變得很負面,而且自從發明了『假文青』之後,好像很多人都不敢承認自己喜歡看書,或是其他人也努力想證明自己很喜歡看書。」

經再編修後今與眾享之,歡迎各界批評指教哈哈。

2012/08/08

我也算是中國人嗎?

京華煙雲 讀後感

《京華煙雲》和我相會於第一本電子書的閱讀經驗,也正是我再次離開故鄉,來到西南方的熱帶小島展開新生活的時機。將整個身心投入小說情節中是熟悉的,一如新加坡溼熱的天氣以及作為大都會和台北相仿的氛圍;隨著情節舒展逐步熟悉kindle的陌生介面,或許也預示著在這塊充滿各式亞洲人口的土地上,我將如何在習慣化的歷程中體會到自己原本的狹隘。


2012/04/25

做自己──社會價值

《黑色之書》讀後感之二


我想這篇文章可以從「為什麼我認為自己是個好學生」開始:即使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懷疑成績好的價值,我仍未停止過追求它。它給了我好處、給了我正向回饋,於是它內化為自我認同的一部份,在這樣的價值系統中我感到安全。

即使在理性上我能從各種角度批判由讀書考試來決定一個人價值的狹隘觀點(或許會開始做這件事,也是出於恐懼自己不再是第一名的憂懼....說我是因為這樣轉組的也不為過XD),在這崇尚好成績、名校文憑的社會中,既得利益者如我就算懂得反省,也難以掙脫。

2012/03/15

做自己──成為他人

《黑色之書》讀後感之一


這是一篇關於 Orhan Pamuk《黑色之書》的文章。而那是一本關於人要如何做自己的書。我很想用心理學取向為「做自己」下個操作型定義,但即使我的論文寫的是「自我了解」、我目前的部分工作是和葉老師一起探索「自主性」;暫時仍然辦不到。

或許因為這主題和心理學所欲釐清的假設們不同,它並不重於解釋、無關乎機制。它是「解脫」的一種詩意說法。而在我心裡,唯有文學(藝術?)能帶來解脫。

2012/02/10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negative side of emotion

http://pss.sagepub.com/content/16/6/435.short

這篇文章比較腦傷病人與一般人在投資行為上抉擇模式的差異。
鎖定的是因為腦傷而失去一般情緒功能的病人,
他們想知道的是到底情緒在具有風險的抉擇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作業是給受試者20美金,
每一輪開始他們可以決定要不要賭一元,
實驗者當場投硬幣決定結果,所以機率是50%
贏了得2.5元,輸了就被拿走那一元,共20輪。

the result shows that patient without normal emotional reaction will invest more than normal people
and doesn't get affected by the outcome of previous trial

to be continued...

To start talking with you

我看了一篇paper,好久沒有這麼認真看了,
然後突然想到這裡,
所以不定期來寫點新學到的皮毛吧。

要記得,我們都很愚蠢與無知,
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