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除了故事性很強之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東西,即使知道解謎後的答案還是很值得一看,但畢竟我也從劇情中得到很多樂趣,會盡量不雷以不剝奪大家的興致哈哈。只是有時候,難以分辨過程中的緊張感是來自劇情主線的懸而未決,還是心中的某個陰暗的角落被觸動。
於是就來到了第二點,由主角發起後來配角跟上,不斷重複地那句:「不要死,一定要活下去」。很輕易地顛覆過往頌揚烈士的那種超現實的英雄主義;雖然也很類似陳某在《火鳳燎原》裡藉由呂布想傳達的,只有活下去才能做更多事。可是火鳳藉著三國豪傑轟轟烈烈地信念對決,在少年裡卻只是,真的只是,沒有什麼更多要做的事,就只是活下去、過著普通的日子。最單純的生存意志。
我想,這種意志可以說是對抗虛無最原始的原動力。會讓人打從心底無須反思就接受的一種意志。然後故事中所有大場面的什麼拯救地球什麼人類救星,都回歸到每一個人想好好過日子的心情。普羅大眾的原力吧,也可以說是民之所欲。
但偏偏吃飽穿暖之後,娶妻生子之後,人要的又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才有那種種的爭奪欺詐、才有那邪念可以趁隙而入的空虛。「朋友」的存在,表面上看來是罪惡的根源,獨裁者的那一套,實際上卻是多少「幹部」與「無知民眾」們的貪婪所堆疊而成的必然。貪婪不僅止於金錢權力、包含了想要被肯定、想要逃避真實而將一切交之予他人(或者神)、甚至....想要生存下去的欲望。
對這些欲望的臣服,是那麼「人性」那麼地無可指摘,也因此被操弄的那麼輕易。這是關於人的第三點。
不過,由欲望與無知加乘而致的悲劇在許多其他作品中也都有很出色的描寫了,彷彿是深度的入場券,我也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大概是那太具有文學性了、與瑣碎的日常難以共鳴。
第四點,也是最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是每個人年少時候必定經歷的,有意與無心的霸凌。無論是受到上天眷顧的「核心人物」、或處心積慮才得到關注的後起之秀、有才能的、人樂與之來往的常人、或是班上「不存在的人物」,所有人都在這微妙的關係中傷害與受傷,沒有平衡,也沒有「了無遺憾」。
體貼與細膩的青少年的存在率極低不說,人要從「自以為體貼」和無知的善意中真正成長,而不是停留在「從來都是小孩子的大人」,需要的機緣天分還比努力多出太多。
或許我不應苛責吧。但,要就這麼對自己的缺陷照單全收還是有點難度呀。哎,也許我們都是這麼漫不經心地就變成大人了的。(第五點)
換個角度來說,也還很純真啊。哈哈哈。我一直都是急於長大的人,美好的童年回憶、「曾經嚮往」如同夢想般的憧憬──我都認為以後我一定會嘲笑自己。這也不是錯了,只是覺得好可惜啊。為什麼我不會作夢呢?或是我已經忘記了那一部份的自己呢?
少年們的機械人、萬博、秘密基地。在我身上都召喚不到什麼,一方面或許是性別差異啦,少女們或許還是想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更甚於成為正義使者拯救世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太太太太遙遠了。我一邊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一邊想起一些讓人熱血沸騰的童年玩意──比如說四驅車──爆走兄弟帶動的風潮,我和我弟玩得可煞有其事了,研究馬達啊車種啊輪子啊;當然都是些騙小孩的招數,我們也只稱得上半吊子的投入。也曾瘋過一陣子的布袋戲,差點還去買真身人偶咧。但就是差了那麼點憧憬,就像故事裡的落仔(阿正)一樣,溫習功課是那麼理所當然。
嗯,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好似那麼一回事地追求過,又漫不經心地放棄了。少年這部漫畫把這種狀態刻劃地很到味。只是它更進一步問了一個現實中不會問的問題:如果那些遊戲成真了,會變成怎麼樣呢?
就好像我有時候會自問,如果真的有什麼是我曾經汲汲尋覓的唯一與永恆,那會是什麼呢?我希望自己哪裡永遠不變(換言之,永遠沒有成長)才不會感到窘迫呢?……正因為「成長」這件事的可能,我努力守著的什麼,反顯得幼稚可笑了。
一方面急於長大,一方面又不願意改變。直到最近,我才明白其實沒有關係。只要我搞清楚標準是什麼、誰定的、誰在評分。
到底是裝大人或死小孩,根本就沒有關係。
我想要努力成為我想成為的那種人。今天和明天可能不是同一個,但想努力的我卻是同一個。坦率地渴望與追求、坦率地放棄、坦率地對待值得的人、坦率地承認自己不夠完美。
能夠這樣的話,那不管問了多少無法回頭的問題,都不會走火入魔。
反芻了再多漫畫內容也沒辦法止飢啦,只是時間過去就餓過頭了而已。
因為二十世紀少年連一些我沒什麼興趣的東西都描寫得太好了,讓我不禁想看一些對少女的心理有獨到見解的作品。這也不能說是性別議題,只是沒有大惡意卻微妙的人際關係真的很有趣,女孩子通常在這方面比較早熟,往往以一種長大了之後再回味會嘖嘖稱奇的方式去表現;如果也有像這部少年一般與成年交錯的回顧版本,肯定很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