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項目
剛好今天有心情,提早替2013年的結尾打份草稿。
今年去了很多地方,發生很多不可抗力的事,說真的有滿多關鍵性的體悟,不過伴隨這些體悟而來的也正是一種「有什麼好提」的感慨。
一、旅遊
2013前半年是旅遊(或說移動)的半年,回台灣三次,去馬來西亞二次,香港、印尼民丹島。後半年搬遷瑣事纏身,則追隨著前半的規劃:日本、印尼日惹、本週六將啟程的寮國;及從沉悶中放鬆的印尼巴淡島。
這些小旅行帶來的體會其實不多,至少沒有去年東南亞第一砲的柬埔寨來得震撼。真要說,這些不斷移動所累積的與其說是旅行,不如說是移動的慣性與追求。我感到自己不是為了從旅行中得到什麼而出發,而是為了離開眼前的現實才出走。於是所見所聞都是遁逃的註腳,是另一個非完成不可的project。
反映在即將成行的寮國九天,便是少許期待、少許冒險,更多的是對安危的憂慮(除了過年回台灣,2014還有些許計畫想執行)。一方面很想離開新加坡,一方面又依賴這個乏味小島在東南亞一支獨秀的文明。
二、遷徙
上半年努力在blog筆耕一陣,五月以後整個紀律崩盤。七八月為了居所奔忙,脆弱的心理受到不少現實的打擊。九月終於找到安居之地,和室友的角力也是頗為耗神費心的學習。
人說花錢消災,表示麻煩和花費是反比關係。想省錢的,就註定要花時間找尋最佳化的解決方式;不能要別人替你解決問題兼省錢,朋友可不是無酬勞工啊(何況室友還不見得是朋友咧)。我有時覺得自己這顆「算計」的腦子實在無法理解他人的決策模式──看不出是利益優先?人情優先?省事優先?還是目標已有所取捨,只是決策分析不夠精準?
新加坡的租房一事也在在挑戰我對「公平」的定義。一方面學習著,覺得別人對你不仁不義的時候,要怎麼反應才不致同流合汙;另方面質疑著,所謂的不仁不義真可能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標準嗎?社會歷練不夠也不想增加歷練的心態,不得不受到來自外在的威脅。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完全做不來,只能大嘆:想「沒對不起別人,也沒對不起自己」的做人,怎麼這麼難!
三、煮食
喬遷之後最滿意的,就是能享受自由下廚、以及下廚後的成果。煮食可以說是「自業自得」的歷程;人在國外會真的感受「用錢也買不到」的真意。想發懶,那就等著吃屎。差不多就是這樣。
更有趣的是漸漸發覺自己口味的改變。雖然我號稱不挑食,還是有一堆不想吃的東西(不挑食是指即使不想吃還是會吃)。小時候討厭吃的胡蘿蔔、洋蔥、芹菜、蔥、薑、油蔥、豆豉,都慢慢體會到箇中滋味。在老師家借宿的第二晚,更在清炒的蘆筍靈芝菇、慢火煎鮭魚和糙米飯之中嚐到安頓的味道。當然那一個多月也學了一些食物的英文名稱,而且可以和老師在非正式場合用中文交談,收穫不錯。
不過,我的菜單上還是只有瓜仔肉、蒸蛋、清炒蔬菜、泡菜豬肉、鹹豬肉、小黃瓜沙拉、義大利麵;搭配Pitodogo的麻辣香鍋、滷肉飯、蔥爆豬肉、菜餔蛋、蒼蠅頭、番茄炒蛋、馬鈴薯沙拉、波隆那肉醬。有一些為了健康飲食計畫已被禁止上桌,再不開發新菜色遲早會膩死。
四、研究
想想今年也收了不少data。前後包含預試,三個計畫,收了七八百筆資料(其中有二百左右是MTurk的線上受試者,效率超高哈),和大學部助理們完成五六百筆認知複雜度的評分,還編製了一個新量表(想到就想吐,信效度當然還有一段路要走)。最扯的是還弄了交換學生的半年追蹤,八月開始靠email轟炸收了四十多位;希望一個受試者也不要流失,拜託!
資料分析方面就不盡如人意。一直想說要多挖掘一些、物盡其用,還是拖拖拉拉的讓它們躺在資料夾裡納涼,冷眼看我腳步都沒站穩就寫了一組新的計畫。光從研究進度來看今年也不算白過,但想到該有的成果,想到新增的研究技能,就不禁為自己始終無法找到生活平衡加以充實感到汗顏。
2013結束在博士論文計畫的資格考。與其說「不可能不過的資格考」是巨大的壓力,倒不如說是難得的機會,讓我專心致志的使想法形諸於文字,並為了落實想法多方考慮、切實計畫。形諸於文字的過程真是絞盡腦汁、嘔心瀝血(想不到我也有用上這二個成語的一天,甚至同時用上都不嫌過分哈哈),但事過之後還滿有成就感的。口頭報告的部分就差強人意,那場面出乎意料地令人緊張,當下只求該講的沒有遺漏、哪裡顧得到報告的風格和趣味。
五、教學
嚴格說來今年還沒有教學經驗,不過博二上學期經歷了從學生轉型為老師的心理準備。我在指導老師的「文化心理學」課堂上給了一小時的大班教學,也在學校訓練助教的課程裡自己寫了偽教案、給了十分鐘的microteaching,將在「教育研究所」學到的與實地教學相互比對。結論是:教學果然不容易!!!(宛如廢話)
另外改了將近一百份的學生作業,沒有標準答案的千字小論文真的有夠難改,先是零散的十多小時,然後是閉關四五日,改到我都開始懷疑自己的觀念。Terrible but delicious,改別人的作業居然也是和自己想法搏鬥的過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