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便是個如此不切實際的人吧,才會連這麼一個平凡的決定,都要凝聚這些年的漂泊。」
之一:登山
今年,我終於下定決心要繼續研究下去。
這並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即使看似那麼理所當然。總是擺盪於「不得不這麼做」與「想要這麼做」之間,總是糾結著「不夠盡力的焦慮」和「害怕失敗的恐懼」。明明曾經理解行動的價值,卻仍經常落入思考的陷阱。在遁逃掙扎之後、三十而立之前,我終於確認,那條甚至可稱為「初衷」般若隱若現的小路,並不只是雲深不知處的幻象。
我像個即將登山的旅人,時而妄想長出翅膀飛至山巔、時而期待貴人相助指點迷津。我曾在風雨欲來時想著要是沒出門就好了,也曾眺望山谷忍著一躍而下的衝動。
人生或許如夢,生活也許如戲。但每當清醒的餘光閃現,我總會意識到腳下的土地。
前方有些什麼呢?我點了點身上的裝備,環顧四周叢生的荊棘草木。我已經上了這座山,這座遠遠望來藍藍的山。一路上雖有辛酸恥辱,也不乏充實自得。
疲倦的時候,我會點燃火柴,想像家園厚實溫暖的被窩、香味四溢的美食;厭倦的時候,我會幻想這裡不是深山,而是大海,我正乘風破浪。我不情願地拖著沉重雙腿,埋怨為何山裡只見得翠綠草綠墨綠深綠、淺灰土黃暗黑紅棕,一點也不藍。有力的時候,我不知感恩,沒能把握抖擻精神如飛健步,全心趕路;有成的時候,我未能泰然處之,不曉良機難尋,該趁著風和日麗更進一步。雖不至對眼前風光視而不見,卻也未曾拋開思慮單純體會。
走過的路,才是人生。做過的事,就是我了。我的人生由我選擇的岔路蜿蜒而成,我這個人由我前行的姿態渲染而成。
處心積慮的一步步,漫不經心的一步步,我入了一座藍藍的山。
才發現自己想要爬山。
之二:漂流
今年,我比往年更頻繁地出走、更痴狂地放逐。我不斷地整理行囊、打包自我,不斷地返鄉過境、回歸日常,甚至漸漸習慣在旅途中閱讀、回台也不忘研究。
生命若是無涯苦海,我要如何航行呢?
我不可能像個隱士,由一葉扁舟載著飄零,隨風而至;我也成不了高僧,驚濤駭浪恍如止水,立於蘆葦上不放餌垂釣。我或許想做個冒險家,揚起科學的帆,探索未知的學術海域(發現一個大秘寶);我也可能揀個漁村安身立命,每日打魚曬網兒女成群(大笑三聲)。
眼看著友人報考海軍奉獻家國、當了海賊馳騁世界、登上豪華遊輪睥睨一切。且不論當兵起得比雞早吃得比豬差幹得比狗累、且不論上有四皇七武海還有草帽海賊團、且不論若沒爸靠只能從甲板水手層層爬起;我會窒息、我會累垮、我天生反骨。
我還是偶爾到海灘躺一躺、趕流行潛個水、假掰假會假衝浪。我還是得認清,生命若是無涯苦海,我們求(而不可得)的也不過是一個停泊的港灣。無所謂出走、無所謂放逐、更無所謂返鄉。
若不學習至少一種航海的技術,到哪都是漂流。
之三:開放
今年,我似乎有點懂了。那年離開之前我十分尊敬的老師致贈的金玉良言:妳要開放包容一點。
沒有什麼地方不能去,沒有什麼研究不能做,沒有什麼人不值得交談。沒有一種活法沒有價值,沒有一條路,到不了山頂。我可以不認同、不選擇、不以為然,卻不能不去了解、在不了解之前就下判斷或做決定。
而有些事,要嘗試過才能了解。於是從前年開始,我將「踏出所謂的舒適圈,試著面對一件原本能免則免的事物」視為每年渺小而困難的關鍵目標。2015比較重大的小小突破,要算是:
- 年初:參加英文演說社團Toastmasters ,擔任幹部並完成九個專題
- 年中:執行百日文字習作計畫,半途而廢也完成了五十多篇文章
- 年末:和家人一起自助旅行,雖然是在熟悉的星馬,但為期一週的行程無論相處或旅行皆收獲甚豐
相對不重大的小小突破還有:工作方面,投稿了需要獨自遠渡美國參加的研討會,向學校爭取到額外補助;第一次擔任研究方法和統計課程的助教,過程頗為享受;整理好論文架構,並和系上的三名年輕教授討論尋求建議。生活方面,年中曾努力七點半早起,Pitodogo到業界工作後也算得遂所願;九月搬了家,二人每月限網6-8G的蝸居著;年底嘗試使用Scott的每週規劃法,持續練習或許能更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遊樂方面,在沖繩潛水、清邁學按摩、西馬東海岸不訂房自駕行、峇里島衝浪;和社團「夥伴」嘗試滑冰,在僵硬之中驚覺自己有多害怕失敗(跌倒)及這份恐懼多有礙學習成長。
或許,「所有經驗都能學到東西」是胸無大志者的自我安慰。我並不那麼阿Q地認為自己因為這些小小突破而變成了怎麼樣的人,只是希望在人生選項愈來愈少(學術研究也愈來愈窄) 時,透過實踐一點一點的小小突破,相信自己還有持續成長(研究領域也有所開展)的可能性,願意為了成長付出各種代價。
這樣我也許也許,不會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大人。
也許也許,有了面對三十之後的人生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