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北市長選舉在決戰人選確定後似乎漸漸加溫,開始看到各種不同的政見出爐。就結論而言,對於出身普通的我來說,實在不能再接受一個權貴子弟;台北市十六年來歷經兩個權貴子弟的洗禮後,基本上就是個毫無生氣,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些出身的人想法上也有限制,更何況這次的權貴更是之前兩個加起來都無法比擬的程度。相對來說,我也很樂於見得一個平民也能出頭天的素人政治文化:只要我在我原本的領域中證明自己的能力,就有機會來參與政治進而發揮所長,對於出身普通的我來說,這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不過話說回來,看了這幾個月的新聞後,對於柯大俠這個人本身實在有點不太滿意,本質上來說,我覺得的確是不太有料,提不出什麼有用的意見,而且他是上一個時代的人。最早覺得他愛講屁話(沒有太大幫助的話)是由這一則新聞來的:
「人因有夢想而偉大!」投入台北市長選戰的台大醫師柯文哲,今天晚間到中山醫學大學以「白色的力量」為題演講,他告訴大學生,「如果你沒有夢想,跟阿米巴有什麼不一樣?只是比較大隻而已。」
柯文哲也和大學生分享他在 facebook 的觀察,他發表的文章越短,獲得的讚越多,這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缺乏熱情,不太讀書,不太思考,這個國家還有救嗎?大家習慣看短文章,文章越短,讚越多,越短越爽,一個不讀書的民族,對他應該有什麼期望?」
老實說個人感到非常失望;作為一個算是能讀書的人,我覺得讀書實在不能保證有什麼太大的用處,不停強調讀書很有用有點停留在考試制度的遺毒。再加上,在現代社會裡,實在有必要好好定義「讀書」這個詞。讀書到底讀什麼書,看的是理工的書跟人社的書意義不同,光文學小說跟散文就有差異,中國古典精華還是西洋經典也不一樣。如果說最後是希望能夠思考或者發揮所長,那未必是要靠唸書才能達到。
這個社會目前絕對不是因為不讀書而讓人沒有期待,而是更多人認為讀書好棒棒,但也只重視考試會考的書才讓人失望。這些說讀書好的人對於像漫畫書又有什麼意見呢?我想還是批評的多吧,但實際上我卻從漫畫書中悟到很多課本學不到的知識,有機會再來分享。
你當然也可以說:就算是學歷不高的大老闆也都拼命在唸書補充自己的不足,孫子兵法是商業策略必備難道你沒聽說過嗎?
的確,在他們那個位置是需要補充這些知識,而且讀書也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但那也是因為他們藉由其他的努力先得到那個位置,才有補充這些知識的需求,讀書是需要配合情況來調整,有時候其它實踐才是更重要的。總不能因為這些大老闆或是成功人士都有讀,就要每一個人都讀吧?我所做的工作可能根本不會用到這些知識,這些書豈不是白唸了?這世界競爭激烈,資源的分配也是很重要的,讀書跟工作實踐的平衡才是現下生存之道。我爸常會講「多讀書總是好的」,就有點反映了上一輩台灣人不合時宜的觀念。
柯大俠這番言論證明了他是上一個時代的人。的確,他在這個考試制度下是最成功的產品,但他也跳脫不出這種傳統上的好習慣思維,跟其他人一樣愛說一些沒有什麼用的話。
再舉一個例子,之前核四存廢問題的時候他貼出一張海報說:核四的問題沒有那麼困難,看你考慮的是未來四年,未來十年還是未來一百年。
恩然後呢?就這樣?這什麼沒用的話啊!那你講說四年十年一百年各應該怎麼做啊?
他這番言論多少印證了大前研一所提到策略者不該有的缺點:就算你分析出今天的降雨機率是70%,但是如果你沒能跟社長說上一句「請記得要帶雨傘」,就是沒用的分析。
柯大俠目前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最重要的事情講不出來。
實際上,我認為這跟他的自我定位很有關係,除了敢說敢言這「白目的力量」之外,柯大俠的一個特色就是希望能透過他來反映民意,讓人民能夠透過他這個窗口來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進而影響市政,所以他參訪了很多民間單位來補他在醫院期間所不了解的社會學分。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如果只是透過你來給我們這些沒有權勢的人一個管道,那我來當不就好了?
我之所以會支持一個在其它領域成功的人有資格從政,就是因為一個人能成功,必是要能整合資源作出決策來達到目標。就算今天你蒐集了全民的意見之後又如何?想當然爾這些意見彼此之間必定會有所衝突;就像服貿一樣,優劣得失經過分析之後就擺在那裡,每個人看中的點不同所以有不同想法,重點還是執政者要能作出有效且合理的決斷,這才是我們所想要的。但截至目前為止他的發言跟行動,都沒有表現出這種能力。更何況如果你真的去問,大部分的人都會說希望經濟變好,希望社治安好,希望孩子blabla,得到這些資訊又有什麼用?你就真的辦得到嗎?
這種民間力量發聲筒的概念讓我覺得他提出來的想法都只能是順應民意,讓大家心理感受開心點這樣。不過這也不單只是他的問題,對手權貴子弟一樣很明顯有這種傾向。
權貴子弟非常強調他的國際化!!!取經世界大國的經驗來創造國際的臺北!之前提出那個新生高架地下化被打臉的事情就先按下不表,先欣賞他最近瘋狂推廣那被柯大俠批評為「兩個心臟不一定會活」的區域平衡政策。
我們又一次看到柯大俠批評完後不告訴大家怎樣的心臟可以更健康,不過更奇怪的是我看不出兩個心臟是什麼國際化的政策?權貴子弟目前的規劃就像是原本我有一百點的資源,A和B各得70、30,現在要改成60、40,讓B的感受好一點。比較有意義的難道不是讓資源點數變成120,AB各變成80、40嗎?
回到新生高架,就算讓你地下化了又如何?臺北經濟有變好嗎?就算不會塞車臺北市民就會更開心嗎?臺北就更國際化了嗎?臺北就更有競爭力了嗎?似乎答案都是不。為什麼政治人物的政策都只是在做一些表面上的便民措施,但是長遠來說對臺北發展沒太大好處的事情?反而只是像標題所下的想要討好市民而已?討好可能有點誇張,可以理解成現在兩人給我的感覺都是想要:
讓臺北變成更溫馨適合居住的幸福城市^^ (大心)
我是不知道其他台北市民們怎麼想,但我比較希望台北是國際重要旅遊金融轉運樞紐城市。
這種滿足市民小確幸讓我有點不解,不過有一部份也可能是市民自己滿足於這種政策。我上次回台灣的時候和我媽到家裡附近的公園散步,我媽問我說你不覺得這公園變漂亮了?他們裝了新的路燈,石頭路也鋪得比較齊,經過她這麼一說還真的有些變化。她覺得這樣子很好,我卻覺得這真的不太有意義。原本的路也不是真的爛到無法走,附近治安也沒差到需要那幾盞燈,比較像是:今天政府的經費撥下來了,如果沒花完的話明年就會砍,不如花在這種感覺有在做事情的東西上好了。不管怎麼說我媽就是很滿意,所以這些施政者就滿意了。
可是,如果我們把全國這種硬要花的經費都省下來,集中在把桃園機場搞得跟新加坡樟宜機場 (世界最舒服機場第一名) 一樣的話,我想我媽對政府的滿意度大概會是修繕附近公園的四五倍吧。像我媽這樣簡單就滿足的市民恐怕不少,這也讓候選人只要提一些討好民眾的政見就可以交代了。
或許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吧,台北市的發展已經夠好了,不管誰來做都好不到哪裡去也爛不到哪裡去,根本沒差。
台北市真的沒有進步的空間了嗎???
老實說以新加坡的例子來說,我真的是不以為然。
[觀光業大評比:新加坡 vs 台北]
新加坡政府的財力當然不是台北市政府能比的,但我想重要的還是心態跟方向。下面我舉的一些例子就經濟角度來說,我不覺得台北市是辦不到的 (對! 先把拿來修公園的錢省下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動物園了,整個新加坡小小的,居然有鳥園、動物園、水岸動物園跟夜間動物園……我只去過鳥園,但是Luijay去過其它的所以我也大概知道情況。每一個動物園都不算特別大,大小都是差不多半日遊就很夠的,每個動物園都會有一些特色,搭配一些動物表演秀。重點在於,這些動物園主要就是想要吸引外國觀光客前來,而不是為了服務新加坡國民,這點可以在各種觀光宣傳文宣中窺知一二。更重要的,票價實在是貴得不得了,就算是三個園的聯票,經過最低折扣後一個園仍然要台幣500元。這跟台北市立動物園只要幾十元就可以看熊貓的便民服務相比實在是差很多。之前圓仔熱潮的時候新聞每天報導他有多可愛,然後一堆台灣人擠著看。
從這裡就可以很清楚看出定位的差別,台北市動物園收費便宜歡迎在地鄉親闔家蒞臨,而新加坡就是貴鬆鬆希望外國人能到此一遊。我們也很難在宣傳台北的廣告中,看到動物園成為強力的一環。當然很多本地遊客來看是件好事,但難道我們可以因為本地遊客夠賺了就滿足了嗎?難道我們不希望再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客來消費,用賺的錢來扶植其它必要但本地消費不夠支持的產業嗎?
再仔細分析新加坡所有的觀光景點,就會發現不是人造、便是規模不大,常常看到照片覺得哇好漂亮!但到現場就會發現就真的只有照片拍到的東西,其它什麼都沒有。
在這之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應該是濱海灣花園 (Gardens by the Bay)。這應該算是人造產品中最不突兀的,幾個來過的朋友也都有滿好的印象。濱海灣花園分為兩區,一個是像巨蛋一樣的東西,裡面有兩個展館,定期會換花草展覽主題,另一個部分就是有幾根會發光的樹晚上閃來閃去,有座天橋人可以走上去(OCBC Skywalk),四五層樓的高度,不會說非常高,來看幾張照片吧!
憑良心說,就只是花博+幾顆會發光的樹而已。要花博展館台北早就擺在那邊了,隨便整理一下就好,發光的樹就比較酷了,台北沒有,而且上去一次只要台幣120左右,我覺得還挺不錯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幾個變色柱體配合音樂是要多少錢?連花博那種經費都花得起了,絕對沒道理蓋不出來吧!?!?!?!?
台北市如果找個空地插幾根馬上就變酷炫觀光景點可以賣票收錢了,其實整個行銷我都想好了,不如就蓋在前中正紀念堂現在叫自由廣場那邊,插幾根柱子夜景應該也還不錯,名字就叫做「民主枝枒」吧!哇賽在自由廣場裡面的民主枝枒耶!柱子上再印出台灣民主進程一些重要時刻的畫面,乾脆一不作二不休,就開放自由廣場作為不需要申請的集會遊行場所好了,所有集會遊行主持人在晚會的最高點都能夠登上民主枝枒展現出民主社會的價值~整個高潮了。然後向國外行銷說代表亞洲華人實行民主政治的景點,多好的畫面啊。以我對中國遊客的了解,這地方應該會很受歡迎,花花綠綠的燈多棒啊,收個外國人200塊,台灣人50塊的價格好了不貴。
好吧,你說權貴子弟不可能接受我們踐踏中正紀念堂,那蓋在中山北路圓山站附近的花博場地不是很過分吧?就學新加坡這樣弄也不需要有花只要有綠色的草就行了,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觀光景點嗎?
最後我們看到新加坡的市中心的海灣,首先右邊的金莎酒店代表的不只是高級飯店,金莎集團專門做的是賭場飯店,也就是我覺得台北市應該要爭取有賭場。
老實說我真的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台灣想要把賭場蓋在澎湖或是馬祖。難道又是那句平衡區域發展嗎!?!? 除非你賭場的規模能夠超級大,可能還有意思一點,但是再怎麼樣都要有周邊配合,澳門除了賭場也還有其他觀光景點,馬祖到底有什麼搞頭?以吸引觀光客的角度來說,絕對是放在台北最好啊,勉強一點可能是到宜蘭,讓整個台北的觀光資源能夠透過這個賭場整合起來宣傳。
我也不懂為什麼台灣反賭場,怕敗壞社會風氣嗎?觀察新加坡賭場的相關報導,幾乎都指向新加坡也是個滿保守的社會,二十年前新加坡人也非常反對賭場,但是當時政府為了全力推動觀光業決定興建賭場,以今天帶來的經濟效益來看基本上是非常正確的。新加坡的社會風氣也沒有多敗壞吧,進場費要2500台幣的障礙讓新加坡人不太願意去,至於我們賭性堅強的台灣人,就提高門檻或索性規定台灣人不能進入不就好了,不是很懂到底會有多負面的影響。
就城市線的部分,新加坡因為是洋人建設的,有著一個城市的中心會沿著河岸建設的概念,台北市的核心地區距離河邊有段距離,恐怕在這方面難以望其項背。
但是反過來說台北的河景發展難道只能夠作為河濱公園或是腳踏車道讓市民有休閒的空間嗎?以家裡附近承德路往焚化爐的河段來說,我路過的時候,時常覺得這樣看過去的夜景也是滿不錯的。台北市那麼多優質咖啡店,咖啡文化絕對是我們的優勢,如果我是政府,我就會找一段不錯的河段,建立一個咖啡區提供租稅減免吸引優質咖啡業者進駐,在河邊鋪一段沙灘放幾把躺椅,改造成台北版的塞納河畔,以這樣作為行銷主題推薦台北給全世界,也算是利用我們的長處來加強競爭力。
你也許會覺得這些東西很做作很假掰,刻意的觀光建設真的是爛死了,台灣還有很多文化自然風光。但是我們看新加坡,就是一堆刻意營造的景點,但是它就是成功了而且有賺錢,這當中台灣人買單率還非常的高呢;沒道理我們要花錢到新加坡做這些事情,卻不能在台北做到。
在我看來,兩位候選人沒有人有辦法提出像這樣的政見,尤其是那位號稱有國際觀的權貴,有來過新加坡都沒有在動腦想的嗎?我不敢說這樣的提案是什麼國際觀,但是絕對不會不可行;再怎麼樣,經濟效益也絕對比什麼新生高架地下化好。
問題在於,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做出改變台北提升競爭力的規劃,而是只想表面上改善市民生活。我當然不是說完全不管人民生活感受,讓臺北捷運班班塞爆都是陸客也沒關係,這中間自然是有一個平衡的。但是現階段跟其它同等規模的城市相比,台北一點想要平衡的努力都沒有,比起新加坡首爾完全就是在打混摸魚而已。在新加坡看到的台灣觀光行銷真的是差勁到讓人極度傻眼,好像只剩下士林夜市小吃而已。拜託,台北真的還有很多其它東西,問題是要怎麼定位它們的觀光價值而已。台灣不應該只剩下新北市那種「新北水金九」這類的觀光促銷,拜託,那根本是給本地人有車開的在跑的行程好嗎?做為台灣人我還滿享受九份這樣的地方,但如果要我花五千塊機票飛去一個地方玩半天,老實說有點虛,還要研究好公車該怎麼搭,實在說不上方便。除了利用既有的東西,我覺得台北更應該建設新的東西來提升競爭力。
另外補提一個新加坡的衝浪館 (Wavehouse),實在很好笑,新加坡這樣一個東南亞小島居然沒有天然衝浪點,根本連沙灘都幾乎沒有,聖淘沙的海灘也是人造的。想要衝浪只能玩新加坡的人造浪!
如果台北有一個呢?一定會有人覺得太好笑了,搭車去宜蘭烏石港國際級的衝浪點不就好了。但是仔細想想要一個不會說中文的人去買車票搭到宜蘭再轉車到烏石港,真的不能說很方便,從新加坡市中心搭捷運去 Wavehouse 不用20分鐘,自然有其吸引力,而且小孩也能很安全的玩,對於熱愛親子同遊的西方人來說更是有吸引力。
我們真的不能再只以滿足本地人的觀點來思考台灣的發展了。
這種滿足市民小確幸讓我有點不解,不過有一部份也可能是市民自己滿足於這種政策。我上次回台灣的時候和我媽到家裡附近的公園散步,我媽問我說你不覺得這公園變漂亮了?他們裝了新的路燈,石頭路也鋪得比較齊,經過她這麼一說還真的有些變化。她覺得這樣子很好,我卻覺得這真的不太有意義。原本的路也不是真的爛到無法走,附近治安也沒差到需要那幾盞燈,比較像是:今天政府的經費撥下來了,如果沒花完的話明年就會砍,不如花在這種感覺有在做事情的東西上好了。不管怎麼說我媽就是很滿意,所以這些施政者就滿意了。
可是,如果我們把全國這種硬要花的經費都省下來,集中在把桃園機場搞得跟新加坡樟宜機場 (世界最舒服機場第一名) 一樣的話,我想我媽對政府的滿意度大概會是修繕附近公園的四五倍吧。像我媽這樣簡單就滿足的市民恐怕不少,這也讓候選人只要提一些討好民眾的政見就可以交代了。
或許就像我一個朋友說的吧,台北市的發展已經夠好了,不管誰來做都好不到哪裡去也爛不到哪裡去,根本沒差。
台北市真的沒有進步的空間了嗎???
老實說以新加坡的例子來說,我真的是不以為然。
[觀光業大評比:新加坡 vs 台北]
新加坡政府的財力當然不是台北市政府能比的,但我想重要的還是心態跟方向。下面我舉的一些例子就經濟角度來說,我不覺得台北市是辦不到的 (對! 先把拿來修公園的錢省下來!)。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動物園了,整個新加坡小小的,居然有鳥園、動物園、水岸動物園跟夜間動物園……我只去過鳥園,但是Luijay去過其它的所以我也大概知道情況。每一個動物園都不算特別大,大小都是差不多半日遊就很夠的,每個動物園都會有一些特色,搭配一些動物表演秀。重點在於,這些動物園主要就是想要吸引外國觀光客前來,而不是為了服務新加坡國民,這點可以在各種觀光宣傳文宣中窺知一二。更重要的,票價實在是貴得不得了,就算是三個園的聯票,經過最低折扣後一個園仍然要台幣500元。這跟台北市立動物園只要幾十元就可以看熊貓的便民服務相比實在是差很多。之前圓仔熱潮的時候新聞每天報導他有多可愛,然後一堆台灣人擠著看。
從這裡就可以很清楚看出定位的差別,台北市動物園收費便宜歡迎在地鄉親闔家蒞臨,而新加坡就是貴鬆鬆希望外國人能到此一遊。我們也很難在宣傳台北的廣告中,看到動物園成為強力的一環。當然很多本地遊客來看是件好事,但難道我們可以因為本地遊客夠賺了就滿足了嗎?難道我們不希望再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客來消費,用賺的錢來扶植其它必要但本地消費不夠支持的產業嗎?
再仔細分析新加坡所有的觀光景點,就會發現不是人造、便是規模不大,常常看到照片覺得哇好漂亮!但到現場就會發現就真的只有照片拍到的東西,其它什麼都沒有。
在這之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應該是濱海灣花園 (Gardens by the Bay)。這應該算是人造產品中最不突兀的,幾個來過的朋友也都有滿好的印象。濱海灣花園分為兩區,一個是像巨蛋一樣的東西,裡面有兩個展館,定期會換花草展覽主題,另一個部分就是有幾根會發光的樹晚上閃來閃去,有座天橋人可以走上去(OCBC Skywalk),四五層樓的高度,不會說非常高,來看幾張照片吧!
展館內部 |
該期是荷蘭鬱金香展 |
一些奇怪的裝飾 |
幾顆會發光的樹,右邊紅色一條是空中步道 |
還會變色 |
台北市如果找個空地插幾根馬上就變酷炫觀光景點可以賣票收錢了,其實整個行銷我都想好了,不如就蓋在前中正紀念堂現在叫自由廣場那邊,插幾根柱子夜景應該也還不錯,名字就叫做「民主枝枒」吧!哇賽在自由廣場裡面的民主枝枒耶!柱子上再印出台灣民主進程一些重要時刻的畫面,乾脆一不作二不休,就開放自由廣場作為不需要申請的集會遊行場所好了,所有集會遊行主持人在晚會的最高點都能夠登上民主枝枒展現出民主社會的價值~整個高潮了。然後向國外行銷說代表亞洲華人實行民主政治的景點,多好的畫面啊。以我對中國遊客的了解,這地方應該會很受歡迎,花花綠綠的燈多棒啊,收個外國人200塊,台灣人50塊的價格好了不貴。
好吧,你說權貴子弟不可能接受我們踐踏中正紀念堂,那蓋在中山北路圓山站附近的花博場地不是很過分吧?就學新加坡這樣弄也不需要有花只要有綠色的草就行了,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觀光景點嗎?
新加坡河的城市線 |
最後我們看到新加坡的市中心的海灣,首先右邊的金莎酒店代表的不只是高級飯店,金莎集團專門做的是賭場飯店,也就是我覺得台北市應該要爭取有賭場。
老實說我真的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台灣想要把賭場蓋在澎湖或是馬祖。難道又是那句平衡區域發展嗎!?!? 除非你賭場的規模能夠超級大,可能還有意思一點,但是再怎麼樣都要有周邊配合,澳門除了賭場也還有其他觀光景點,馬祖到底有什麼搞頭?以吸引觀光客的角度來說,絕對是放在台北最好啊,勉強一點可能是到宜蘭,讓整個台北的觀光資源能夠透過這個賭場整合起來宣傳。
我也不懂為什麼台灣反賭場,怕敗壞社會風氣嗎?觀察新加坡賭場的相關報導,幾乎都指向新加坡也是個滿保守的社會,二十年前新加坡人也非常反對賭場,但是當時政府為了全力推動觀光業決定興建賭場,以今天帶來的經濟效益來看基本上是非常正確的。新加坡的社會風氣也沒有多敗壞吧,進場費要2500台幣的障礙讓新加坡人不太願意去,至於我們賭性堅強的台灣人,就提高門檻或索性規定台灣人不能進入不就好了,不是很懂到底會有多負面的影響。
就城市線的部分,新加坡因為是洋人建設的,有著一個城市的中心會沿著河岸建設的概念,台北市的核心地區距離河邊有段距離,恐怕在這方面難以望其項背。
但是反過來說台北的河景發展難道只能夠作為河濱公園或是腳踏車道讓市民有休閒的空間嗎?以家裡附近承德路往焚化爐的河段來說,我路過的時候,時常覺得這樣看過去的夜景也是滿不錯的。台北市那麼多優質咖啡店,咖啡文化絕對是我們的優勢,如果我是政府,我就會找一段不錯的河段,建立一個咖啡區提供租稅減免吸引優質咖啡業者進駐,在河邊鋪一段沙灘放幾把躺椅,改造成台北版的塞納河畔,以這樣作為行銷主題推薦台北給全世界,也算是利用我們的長處來加強競爭力。
你也許會覺得這些東西很做作很假掰,刻意的觀光建設真的是爛死了,台灣還有很多文化自然風光。但是我們看新加坡,就是一堆刻意營造的景點,但是它就是成功了而且有賺錢,這當中台灣人買單率還非常的高呢;沒道理我們要花錢到新加坡做這些事情,卻不能在台北做到。
在我看來,兩位候選人沒有人有辦法提出像這樣的政見,尤其是那位號稱有國際觀的權貴,有來過新加坡都沒有在動腦想的嗎?我不敢說這樣的提案是什麼國際觀,但是絕對不會不可行;再怎麼樣,經濟效益也絕對比什麼新生高架地下化好。
問題在於,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做出改變台北提升競爭力的規劃,而是只想表面上改善市民生活。我當然不是說完全不管人民生活感受,讓臺北捷運班班塞爆都是陸客也沒關係,這中間自然是有一個平衡的。但是現階段跟其它同等規模的城市相比,台北一點想要平衡的努力都沒有,比起新加坡首爾完全就是在打混摸魚而已。在新加坡看到的台灣觀光行銷真的是差勁到讓人極度傻眼,好像只剩下士林夜市小吃而已。拜託,台北真的還有很多其它東西,問題是要怎麼定位它們的觀光價值而已。台灣不應該只剩下新北市那種「新北水金九」這類的觀光促銷,拜託,那根本是給本地人有車開的在跑的行程好嗎?做為台灣人我還滿享受九份這樣的地方,但如果要我花五千塊機票飛去一個地方玩半天,老實說有點虛,還要研究好公車該怎麼搭,實在說不上方便。除了利用既有的東西,我覺得台北更應該建設新的東西來提升競爭力。
另外補提一個新加坡的衝浪館 (Wavehouse),實在很好笑,新加坡這樣一個東南亞小島居然沒有天然衝浪點,根本連沙灘都幾乎沒有,聖淘沙的海灘也是人造的。想要衝浪只能玩新加坡的人造浪!
如果台北有一個呢?一定會有人覺得太好笑了,搭車去宜蘭烏石港國際級的衝浪點不就好了。但是仔細想想要一個不會說中文的人去買車票搭到宜蘭再轉車到烏石港,真的不能說很方便,從新加坡市中心搭捷運去 Wavehouse 不用20分鐘,自然有其吸引力,而且小孩也能很安全的玩,對於熱愛親子同遊的西方人來說更是有吸引力。
我們真的不能再只以滿足本地人的觀點來思考台灣的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