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4/05/13

來去大馬──驚豔檳城娘惹菜 Perut Rumah Nyonya Cuisine


Perut Rumah Nyonya Cuisine,真是這次到檳城最大的收穫~重拾我對娘惹菜的信心,深刻體會到娘惹菜善於運用多種香料,複雜精緻的一面。

幸運的是這次用餐人數較多(加上二名在地東道主一共五人,不像平常出遊只有我和Pitodogo倆口),可以一同享用上圖滿桌的菜色!每一道菜的份量不大,價錢大約在 5 RM 到 20 RM 之間,並不是特別貴,最適合小食各道佳餚。


薄餅杯、小金杯(Kui Paiti)

這是整桌菜裡我最愛的一道,皮薄香脆的餅乾小杯中,放著魷魚絲、沙葛絲和胡蘿蔔絲為主成分的餡料(以小蔥頭蒜頭等調味,這餡料和下一項魷炒基本上是同一道菜),鹹鹹甜甜,口感絕佳。

沙葛又稱為涼薯,是一個我原本只知道吃卻不知道名稱的食物,經常出現在新加坡的知名小點囉喏(Rojak,許多配料切好之後淋上帶有蝦醬的黑色醬汁)中,削好皮後看起來像水梨,但沒味道又缺乏水分,不靠醬汁難以入口。想不到做成魷炒之後,口感像白蘿蔔絲,沒有白蘿蔔那種獨樹一格的味道,是各種調味的完美載體。



魷炒、魷魚絲炒沙葛(Jiu Hoo Char)

這道孫媽媽口中的「魷炒」(台語發音;Jiu Hoo Char可以想成是台語的「魷魚炒」),是Samantha的最愛。吃法是將內餡包在生菜裡,有解膩的功能。因為魷魚絲和蝦米的鮮味,吃起來有點客家小炒。還是那句話,想不到沙葛也能這麼好吃啊!



烏蘭飯、香草飯(Nasi Ulam)

說到複雜精緻,就必定得嚐嚐這道 Nasi Ulam。Ulam是馬來文的生菜,我叫它娘惹炒飯,也是孫媽媽力薦的菜色。黃色的飯粒是雜揉了黃薑的成品,加以十多種細絲般的南洋香料,有人說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味道──我自己的感覺是,每一口都太過豐富,超越平凡漢人的味蕾極限,難以形容

稍微搜尋一下,發現烏蘭飯所用的香料似乎有多種版本,每位娘惹都有自己專屬香料清單,烏蘭飯只是一種香料黃薑飯的統稱;就像台式滷肉飯一樣,除了豬肉和白飯必備之外,滷汁都是獨家秘方。

以下是某網頁羅列的烏蘭飯香料:山撈葉、薄荷葉、九層塔、黃薑葉、沙薑葉、瘋柑葉、金鳳葉、黃薑、南薑、薑花、香茅、胡椒粉~~~如果有世界娘惹大廚比賽的話,足以跟葡萄矇眼試飲互別苗頭的「烏蘭飯香料試吃」應該堪稱高難度的最終試煉吧。

Perut Rumah 的烏蘭飯,似乎有洋蔥。
娘惹胭脂炸雞、胭脂雞(Inchee Kabin)

說來慚愧,餐廳迅速將我們所點的菜色上齊之後,我實在等不及,照片還沒拍完就開動了(想看真相可以點擊本文最後的其它食記連結)。娘惹菜是用叉匙不用筷子的,不過只要跟店家額外要求,他們還是會提供筷子。

這道胭脂雞,也是將雞肉七八種香料醃製過後的再去油炸,不知道是哪道手續(香料的比例破壞了雞肉的組織?油炸的功夫鎖住了水分?)讓炸出來的雞肉十分幼嫩,皮雖然不脆,卻有奇香。搭配的蝦餅一般,但還是十分值得嘗試。

再次附上另外某網頁提供的胭脂雞醃料:紅葱、辣椒粉、胡荽粉、小茴香粉、茴香粉、丁香粉、肉桂粉、黑胡椒碎、薑黃粉、鹽、糖、濃椰奶。

要成為娘惹大廚可有許多挑戰要征服啊!


豬腳醋(Too Char Chor)

作為豬腳和酸味的愛好者的本人在下我,一定要試試這道料理的!可惜的是它不特別使用蹄膀的膠質部分,反而以瘦肉為主,少了幾分滋味。



五香肉捲、滷肉(Loh Bak)

這道也是娘惹著名菜色。肉條醃過之後以腐皮捲起再去油炸,我想醃料應該也是版本眾多、各有所好。但吃了太多香料,我的舌頭已被過度刺激,難以言語了



甲必丹咖哩雞(Kari Kapitan)

甲必丹,就是首長(Captain)的音譯。據說是英國官員所聘請的娘惹廚子為了雇主所開發的菜色(也有人說是聞到隔壁老太太下廚的香味去請教而得的菜餚);雇主的客人大為讚賞,將廚子叫出來詢問菜名,廚子畢恭畢敬的回答「Kari, Captain」,菜名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甲必丹咖哩。

這道菜我沒有多吃,因為頗辣。想必也是充滿了各種我不可能吃出來的香料



參巴臭豆(Samba Petai)

在孫媽媽的推銷下,我們鼓起勇氣點了名副其實的「臭豆」,這道菜可是連焦桐先生都有文一記的噢 [文章連結]。先不提娘惹菜的重要調味參巴醬(Sambal,臭豆的味道真是叫我們這種血統平凡的漢人不敢領教。剛入口時只覺得像普通的毛豆仁,想不到尾勁超強,臭到我頭皮發麻!Pitodogo和他朋友的反應與我如出一輒,我們都只能承受小小一口,無法多吃──終於能體會外國人吃臭豆腐是什麼感受了!哎,臭豆腐這麼美味的東西~~~

據說臭豆對腸胃消化很有幫助,但即使感到很抱歉,我們還是讓孫媽媽獨自解決這一整盤健康料理,希望她不要覺得我們不賞臉才好。



荳蔻水(Nut Meg)

荳蔻,是一個我只知其名,不明其味的植物。搜尋了一下,發現它有許多種,其中白荳蔻肉豆蔻最有可能是荳蔻水的原料,屬於堅果類。由於肉豆蔻有致幻作用,我就姑且推估是白荳蔻吧!這杯白色略為透明的荳蔻水帶有特殊的香味,消暑解渴,令人回味。後來我們在伍秀澤海南雞飯又點了一杯,卻是紅色,似乎是加了色素的罐裝版本,味道酸甜。


沙梨酸梅水(Ambula Sui Bui)

Ambula 是一種水果,在網路上查到中文叫「沙梨」,但維基條目又放著神似水梨的照片,令人困惑。Sui Bui 則是酸梅在檳城福建話的發音,台語的「酸」音近「森/升」,檳城版本卻較近似「雖」。由於酸梅的滋味太過熟悉,我無法辨識沙梨該有的味道,大概,類似小牧草或青草汁吧!
店員特地端上的沙梨本尊(看了維基後我突然懷疑起來,此網頁的沙梨比較像我們認識的它!)

飽餐之後,我們分食了二種甜點:椰奶糯米粥(Bee Koh Mui)番薯甜湯(Huan Choo Th'ng),都是熱食。糯米是黑紫色,似乎是紫米。番薯甜湯的湯底也是椰奶,內有橙色、黃色、紫色和白色的番薯;乍看之下白色的很像馬鈴薯、紫色的則像芋頭,入口才能相信這些不同顏色的傢伙味道都全然番薯(廢話),非常神奇!

Perut Rumah Nyonya Cuisine 外觀,據說是一間百年老屋,原娘惹住家改建。

註:更多餐廳裝潢及不同菜色請參閱其它食記連結 [2010] [2011]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