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2012/10/01

經濟獨立

今天心血來潮,在Salary板上看了網友對社會新鮮人該月存多少錢的討論串,幾天前也剛好讀到商周一篇第一筆薪水該怎麼花的中肯建言 [連結]。想起我還在兼差與正職工作間掙扎的,不久前的時光。
雖然每個人在物質上的需求各異、對「寬裕」與「貧窮」的定義都不相同,但無可否認地,這確實是個要遵循傳統「三十而立」都不容易的荒謬時代,長期以來我都不斷在想──錢,到底要多少才叫夠用呢?也曾經幼稚地覺得我們應該屏棄對物質的追求(某部分到現在還是沒變啦)......

如果說,經濟獨立本身有橫跨不同時代背景的價值,那是為什麼呢?

就看我們要的是什麼樣的答案了。


作者  luijay (beyond words)
標題  [文岸] 經濟獨立
時間  Mon Dec 26 00:54:17 2011
────────────────────────────────────────────────────────


每個人進入社會的年齡或有不同,對我來說,稍稍「刻意」就能很芭樂地按著黃玠的歌詞,在25歲面對這個社會。

不少人應該知道我一直很討厭賺錢,但我自己卻是直到最近才發現這和以前一定要生小孩(來試試看怎麼把一個人教育成人)的想法一樣任性。或是委婉一點說:這方面我比較晚熟。

25歲的隔天,沒有意外的話我將會接下人生第一份全職的工作,(老師忙到現在還沒跟我確認XD)真正嚐嚐自食其力的滋味。從碩士學位到手之後一直都只從事兼差,加上我生涯規劃中現階段的任務仍屬自我充實,因此始終算不上脫離學生、也沒有所謂工作證和勞健保。

我一直想像不出沒有上下班時間(無論打卡規定嚴格與否)以任務為導向的工作。我唯一能夠想像的,就是自己當那個訂定規則的人:老闆。而受薪階級家庭出身的背景、不巧地又剛好會唸點書滿喜歡做研究的狀態,使當教授成為風險最低的一條路。

可以說,這條路對我這個不想聽命行事甚至骨子裡還頗憤世的人而言,阻力尚小。為了鮮活地呈現我將是個多麼差勁的員工,讓我不免扯遠地以近期生活圖像為例。

九月開學那陣子,本來只想找個兼差擺脫沒有收入的日子,機會不來則已一次便來了三個,忍痛推掉離我家最近但工時最長時薪最低的那則之後,我每週一二四都要上班,收入約莫一萬六七,勉強應付生活開支。後來由於申請學校壓力纏身,幾乎每天工作我都百般不願只想蒙混過關;終於某一次,中經院那位每小時付我二百元薪水、曾經說過不要求打卡只要求態度、卻好意思請我每小時翻譯一兩千字的老闆跟我說:妳工作效能有點差。

對比她雖有自知之明卻一副「我知道行情但妳如果不爽當初就不該接這份工作」的姿態,醫學院那邊的老師像個好心的媽媽一樣常常溫柔地跟我說謝謝妳啊妳寫得很不錯耶妳真的幫了很大的忙(我私以為很接近事實XD,畢竟她那科沒收學生沒有人力來源,她又很希望助理參與到研究英文撰寫的部分),從來也不追蹤我的進度(當然她也瞎忙到連自己的效率都無法盯緊的地步啦)。

面對這二份性質相近、老闆風格卻大相逕庭的工作,我同樣地不僅逮到機會就想處理私事,甚至在上班時間方面探尋界線。

直到有一天,我完全不想出門上班,無論老闆是圓是扁、或高壓或懷柔,除了自己的人生以外誰指派的任務誰委託的研究我一個字都不想動──啊!我不要被別人訂定的時程表推著走的生活!並非絕對不能如果這樣會死掉的那種不要,不過我逐漸了解,繼續下去本人將打從內心徹底枯竭。

如果要像大家一樣適應「進入社會」的日子,我勢必得慢慢從這種厭世的狀態中復健。那一刻開始,我在自己身上貼了一枚「更生人」的標籤,將一週兼差數日的生活視為再社會化。

當我試圖從他人的眼光中看待自己如前所述的內心轉折,不禁覺得有點好笑。這種不滿、也不過再度印證了台大的眼高手低,也不過因為對他人及世界充滿挑剔而無法單純地服從。如果全世界都用這種方式生活,某些不必如此的人都是例外......要成為那些例外需要什麼?我很想知道。

我想就是需要「經濟能力」、還有一件自己想做的事。這二者可能有關,但也互相獨立。於是我很緩慢地了解、並且不知道在艱難什麼地對自己承認: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基礎。

問題在於怎樣才算經濟獨立呢?心理層面與實際就業缺一不可。

妳得明白從今以後,除了薪水(或以其他方式賺取的)所得以外妳向他人拿的每一分錢都是借貸,尤其是一直供妳吃住讓妳揮霍的父母。妳可以偶爾撒嬌、讓人作東,但卻必須銘記有借有還的規矩。至於要如何賺取收入,妳必須提供他人所需的物品或者勞務,無論喜歡或不喜歡,妳不能再妄想自己會中樂透而能夠永遠逃避這件事情。

妳將不能像從前一樣視金錢為無物(不是說我覺得錢是屁,只是我從未將它當作追求的目標),妳會更明白金錢的價值;妳在社會上想獲得的商品或勞務,都得靠妳的力量自己賺取。

下了決定的那一刻,把我爸的副卡退還給他的那一刻──我才體會到,我得適應買高鐵票時的心痛。真真切切地。

當我覺得25歲又恰巧有個機會讓我作此決定的時候,當我想起大學時曾經跟我爸說過、戶頭裡沒錢就沒安全感要他多匯一些、的時候;我發現我想為自己的人生劃下一條分水嶺,我想要開始。同時我也明瞭為何父親雖然原本就小氣巴拉、今年更變本加厲暗示我和我弟交出副卡;只因為他的人生也到了那道分水嶺跟前,一跨過去,他就再也沒有正當職業與穩定收入了。他也會頓失安全感,迫切地希望能進入「兒女自立」的下一階段。

那,這樣我懂了。

15歲的時候我只想問為什麼會被生在這個社會?20歲的時候我還以為能夠選擇是否逃離這個社會;25歲的時候我將要面對這個社會,期許自己30歲的時候能夠有個位子、甚至能預見還要多久才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成為其中一位例外。

例外是我的一場夢,是松浦彌太郎製作一系列「只工作不上班」的小書所勾勒出的輪廓。

我不是五月天的歌迷、也不是阿信迷,但他有一句話很打動我:

『夢想就是,用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


有幸的話我將能夠過著那樣的生活,即使無法那般好運,我也希望自己依然記得這段一無所有的時光中所逐漸明瞭的,金錢的真正價值。

I earn itnot pursue it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From: 111.184.44.76